我是法律专业出身,阴差阳错在金融行业摸爬滚打了近10年,越来越感觉到财会知识对这一行的重要性,也想考下注册会计师证书,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版图。
考虑到自己是个财会小白,根据财教网站上的报考经验,2017年报考了会计、审计两门。一开始真是如听天书,尤其是审计的表达方式经常让我花费了很多时间,慢慢的基础班听下来,脑海中终于建立了一个基本框架,看书做题也顺利了许多。9月初基础班已扎实听完一遍,感觉最后一个半月努力一下有望通过。
但后来我发现自己怀孕了,由于孕吐症状得不到控制,我还是放弃了参加考试。但我不甘心就这样放弃,考虑到已经复习过两科,且5月份生产后有半年产假可以复习备考,决心2018年报考会计、审计和税法,2019年再攻克财管和两法,三年时间拿证!
下面分享一下此次备考的一些心得,供参考:
一、备考资料:贵精不贵多
要想高效通过考试,就不能在泛滥的资料海洋里浪费时间。对我来说,财教是CPA培训市场上最专业的机构,根据有经验的考生和自己2017年备考的体会,我的选择是网课+轻1为主,教材用于参考,最后六套题用于冲刺。
网课:一段有向导的旅途
备考路上,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跟着老师少走弯路,才能限时抵达终点。
2017年:预科班+基础班+习题班
基础班和习题班听同一个老师,会计张志凤老师,审计范永亮老师。两位老师都特别厉害,能让人对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逻辑体系建立起概念,有助于理解各个准则。
2018年会计和审计:基础班+习题班;税法:预科班+基础班+习题班
会计和审计属于复习了,没有再听预科班,基础班简单章节采取散步时泛听的方式,习题班自己先做题,做错的和不会的才听,以节省时间。会计张敬富老师,审计刘圣妮老师,两位老师的课程更“面向小白、面向考试”,张敬富老师的基础班让我很多问题都豁然开朗,终于有真正搞清楚而不仅是努力记住的感觉。刘圣妮老师的习题班要强推一下,专注于怎么踩准大题得分点。
税法知识点庞杂,跟着刘颖老师从过山车到泥泞小路终会抵达目的地。
轻1:一本不可或缺的练习册
我一般边听网课边看轻1,没有再专门看书上知识点讲解,轻1被我当成每天必备的练习册在用。每章节后面的题我都做了一遍,除了长投、合并等大章节题目太多分次做,其余尽量一次做完。错题有的是粗心,有的是知识点确实没吃透,对照答案巩固,看不懂的及时在线提问,24小时之内一定会有回复,不懂的地方可以继续追问,也可以看别人对类似问题的答疑和回复。
做选择题用财教“会计云课堂”APP,错题都有记录,方便以后重温。
基础班完成后,轻1后面的跨章节主观题演练做一遍,会发现之前的知识缺漏。最后还有两套模拟题,用APP做选择题,做完就看得到分数和错题,很有用。
教材:很少用到但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虽然听课的时候老师都说要看教材,但干巴巴的教材实在是看不动,我只有在听课不太懂的时候才翻教材原文,这种情况整体可能有5、6次,所以我的教材现在还是9.9成新的状态。
但是并不是说教材不重要,当你遇到一个知识点怎么也搞不懂的时候是会影响到继续学习的信心的,而且很可能是个重要的知识点,后面的题目里会时不时出来晃一下,不弄明白很难继续复习。
最后六套题:押题只是附带功能
对于从来没有参加过考试的我,最后六套题起到了信心支撑的作用。选择题用APP做跟机考差不多,大题用纸笔,做下来都能及格。会计和审计最差的情况下六十出头,最好的情况下八十多分,税法基本在六十多。时间上会计和审计基本提前半小时以上,税法提前二十多分钟。这样我就有了信心,即使考试时有波动,通过的概率也应该很大。
最后六套题能帮助找到自己的强项和薄弱点,会计大题做得好,选择题波动较大,因为一些小知识点会记混,多选题正确率很低;审计选择题做得好,大题因为记忆缘故波动较大;做税法大题的时候要谨慎,只要前面一个小问弄错了,后面一连串都会错,所以必须要特别细心,选择题也要保证70%以上的准确率才行。考试时分配时间可以参考自己的情况,强项必须拿够分,时间上可以适当偏重点。
笔记:为自己量身定做
记不记笔记,怎么记笔记,是因人而异的,我是个宁愿在书上勾画,也不喜欢记笔记的人。但复习过程中我发现有些知识点老是记不住或混淆,比如今年变动了的金融工具一章和收入一章,听课时感觉都懂了,做题也做对了,但过几周又忘记,看轻1也感觉总结的有点不顺畅,于是我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梳理了一遍,分别做了一个两页的笔记,奇怪的是做完以后我就牢牢的记住了,做题的时候脑海中反映出的就是自己做的笔记,快速的定位到相应的点。
审计和税法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自己梳理笔记能让知识点系统化,在脑子里形成一幅地图。审计笔记我是在范永亮老师的记忆版基础上,大幅删减、小幅增加,一共36页,税法梳理了48页,最后冲刺阶段看了1遍,考前也快速的过了1遍。这时候已经把教材和轻1都抛开,只看笔记了。
二、复习计划:宜粗不宜细,增加容错率
计划没有变化快,定计划的时候要给自己留下调整空间,心理上接受不完美执行计划的自己。
初期计划:2+6个月备考时间
1-2月预热,比较懒散随意的看书听课,不做题,逐渐过渡到全力备考状态;
3-4月以及6月中-8月中,一共4个月时间集中精力过一遍基础班+轻1章节练习题,8月中-9月中1个月习题班+轻1跨章节主观题+两套模拟题,最后1个月做一遍错题查漏补缺+冲刺串讲班+最后六套题。5月到6月中是待产+坐月子,不安排学习任务。
实际执行:4个月全力备考时间
2月工作较忙+身体不适,基本上没有进入状态,只有散步的时候听了税法马老师的预科班,经常问自己是否要放弃。4月准备另外的考试,顺利通过,在纠结中开始预热,这一阶段听了会计前几章的课程,意外发现张敬富老师讲的我都懂,而且对会计有了新的认识,重燃信心。5月1日开始休假,预约5月11日入院,这段时间进入了全力备考的状态,给自己订的计划是每天听课4节(1.8倍速),做一章题。实际上因为不上班而且精神状态比较好,基本超额完成,一天平均能听6节课,做一章题并对照答案订正。在宝宝四十多天以后,我的生活也慢慢规律起来,准备重启备考计划。复习进度不可避免的还是超出了预期,基础班+轻1题刷完一遍,时间已经来到了九月底,习题班只能挑不会的听一下,轻1的两套模拟题+最后六套题,我每天需要做两套,才能在考试前做完。
好在做了几套题信心起来了,到考前两天,还有四五套题没有做,我没再逼自己,就翻看了之前总结的笔记,养足精神准备上考场。
全力备考期每日时间安排
学习节奏一般听会计课、做审计题、记税法笔记,依次循环,这样可以避免单一科目时间太长审美疲劳,又可以避免某一门冷却期后重启慢。
如果某天没有完成预定计划也不要紧,后面补起来,有余力的时候可以多学一点,一般每周大概看看进度,每一个月看看剩余时间和课时,重新调整计划,底线是考前基础班一遍,轻1题刷一遍,最后六套题每门课做一两套感受一下即可。
三、考场体会:考题虽简单,输入不习惯
可能是平时做题比较扎实,考场上觉得题目比平时练习的简单,但主观题需要输入算式的时候,还是有些影响速度,好在这几门课需要输入的算式不多且比较简单,最后只比平时练习多花了十分钟左右,会计提前半小时、审计提前四十分钟、税法提前十分钟做完。
考后听很多人说财管没做完,我想财管公式多输入慢也是一个原因吧,明年备考的时候要注意一开始就在电脑上做题,熟练起来。
四、感谢家人:精神和物质支撑
这次备考特别要感谢家人的支持,外公外婆带上幼儿园的大宝,爷爷奶奶家务全包还带小宝,老公在备考法考同时尽心尽力的参与带俩娃,陪大宝做作业、上钢琴课,带小宝睡觉,我就这样坚持了下来,也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我想剩下的三门明年应该能过了吧,希望我的备考经验能给正在备考的小伙伴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都能尽早通过注会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