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考学霸通关感悟:一年考取税务师,年龄、专业不是问题 !

发布于税务师[CTA]
收藏文章
0人收藏 719人浏览 0个评论
国王

国王

人生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

私信

有幸受大财教之邀,谈谈这几年通关税务师、注会等考试的体会。希望能与各位考生朋友们互相学习,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以下是这几年的一点粗浅体会与大家共享,供大家参考。

一、自我介绍

本人已年满37岁,现从事工科类的教学工作。2015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法律、财税类的考试,现通过的考试如下:

2015年通过司法考试(431);

2016年通过注会会计(72)、审计(76.25);

2017年通过财管(60.25)、战略(75.75)、经济法(73.5)、税法(80);

2018年通过证券(基础85、法规88)、基金(公募89、私募83、法规79)、期货(基础86.5、法规84.5、投资分析78)、cpa综合(79.5)、资产评估相关知识(128)、税务师(税一121.5、税二124、税三123.5、法律119.5、财务118.5)。

二、备考体会

1.年龄、专业不是问题 

说来惭愧,我比财教很多老师还要年长一点,每年进考场很多考生都比我小十几岁,我觉得年龄既是劣势也是优势,劣势在于年纪偏大,记忆力肯定不如年轻人,优势在于理解能力更强一些,也更沉得下心。

至于专业,我觉得非本专业也是有利有弊,其弊当然是基础比较差,其利在于因为一无所知,所以对学习内容会更好奇,学习动力会更足。

所以大家不必纠结于年龄、专业,能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才是关键。我基本每天都会学2到3个小时,放假有时会学7到8个小时,这也是因为家人,尤其是岳父母的支持,非常感谢他们。

2. 科目的选择

我的观点是先难后易,先把较难的科目攻克了,后面的科目顺风顺水,信心也足。先易后难有可能卡在某一科,导致前面通过的科目过期作废,也会给自己增加额外的心理负担。

3.考证的心态

战略上要藐视,战术上要重视。职业资格考试并不是奥赛,过合格线就能通过,在战略上大可不必畏惧。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脚踏实地,试想如果在执业过程中因为学艺不精导致被监管部门处罚,后果比一门考试挂科恐怕要严重的多。

所以考证是以考促学的好方法,但不应该是终极目标,学有所得才是真正应该追求的。

4.是否需要购买网课

我的建议是一个字“买”,尤其是没有基础的同学,强烈建议购买网课。财教的老师已经把学习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条理都很清楚,重点也很突出,即使某个老师的风格与自己不太适合,但毕竟这些内容经过老师的加工整理,比自己看教材效率还是要高。何况利用网课能节省很多的学习时间,提高备考效率。


5.学习、考试的小技巧

(1)文档结构图是个好东西

学习最重要的是梳理清楚知识的结构体系,思维导图就是起这个作用,我更喜欢用word里的文档结构图,把老师的讲义按各级标题整理出来,这样每学完一章,对着文档结构图做一个回顾总结,可以温故而知新。

(2)课要听几遍

课要听几遍?很简单,到火候为止,考cpa时因为是零基础,我把所有的基础班都听了3遍(加快倍速),长投合并这种难点听了七八遍,考税务师时因为有了基础,我只把涉税服务实务听了2遍,其他的科目主要翻了下《轻松过关》辅导书。所以几遍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真正理解并能记忆。

(3)适当的练习必不可少

习题贵精不贵多,只要抓住有质量的习题勤加练习就好。在这一点上我也吃过亏,2017年因为报了四门cpa,时间比较紧张,财管的习题我都是在excel中计算的,结果导致考场上用计算器计算不熟练,结果总算不对,心理发慌,最终成绩也不理想。

(4)税务师的多选题没把握怎么办

我感觉选2个选项为宜,税务师的多选题少选每个选项能有0.5分,如果只选一个,最多只能得0.5分,选2个有可能得1分或者全分,具体怎样选我没有用概率论计算过,但是感觉选2个能够以小博大,用0.5分的小赌注赌更多的彩头。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浅见,祝愿各位考友们都能顺利通关税务师考试

赞赏支持

本文转自[问财会], 如果此文侵权可以 :举报文章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51askacc.com/article-15056.html

付费偷看金额在0.1-10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