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终为始:CPA备考之旅

发布于注册会计师[CPA]
收藏文章
0人收藏 688人浏览 0个评论
半衾梦

半衾梦

你熬不过的时候我就不难过吗。

私信

2018年注册会计师成绩已经尘埃落定,有很多考生来到财教晒分数,分享自己的喜悦,其中有不少学霸级别的考生,小编整理了他们分享的学习经验,希望能够给正在备考的你增添助力。今天就让我们来看财教学霸吴红杰的备考之路。

先谈谈我的基本情况:我本科的专业为财务管理,大四的时候保了研,目前研一,四月初以应届生的身份报名了CPA并开始备考,备考时长六个月,最终六门课平均分为74.25分,圆满达成考试目标。


在备考CPA的过程中,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是想清楚为什么要考CPA。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说到:“从现在开始,以你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发生在何时,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即由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观来决定一切。”拿我自己来说,我想考CPA的原因有二,一是事务所是我未来一个重要的求职方向,而CPA证书是进入四大的敲门砖;二是想通过备考CPA好好梳理一下本科学习的知识,为研究生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不清楚别人是怎么想的,但如果仅仅是由于“羊群效应”导致的盲从,那么最好先想想花那么多的精力在CPA上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否有帮助。

当下定决心为了人生目标考CPA,后面的问题就是一次考几门了。就我自己而言,报考六门是因为有足够的时间,且有一定的基础积累。但我想说的是,同时复习六门的难度并不是复习三门的两倍,很可能是三倍甚至四倍,这一点当陷入看了就忘的怪圈后就会深有体悟了。对于时间不够或者基础不足的同学来说,具体报哪几门视个人而异,网上的总结已经很到位了。当然,我的体会是如果报名了会计最好先把会计这块骨头啃了。

接下来就是掌握一点复习的方法。所谓的“一点”是指不要在方向上走偏了,比如光做题不听课,或者只听课不做题。各门课具体怎么复习在财教微博上会有介绍,我记得十月中旬刚考完试财教的老师就马不停蹄地开始总结来年的备考方法了,这些老师的经验肯定比我丰富,这里就不再班门弄斧了。但有一点还是得提醒一下,复习方法浅尝即可,切忌贪杯,还是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听课、做题和总结上。


在了解了大致的方法之后就开始着手复习吧,越早越好,只要方向上不走偏,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本文标题中“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是“做任何事情都是两次创造而成”,即智力上的第一次创造和体力上的第二次创造。多数备考CPA的同学缺少的其实不是智力上的创造,而是体力上的创造。我拿自己举个例子,在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我第一轮复习会计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从四月初到五月底,虽然这期间有一周三天的实习,但照这种趋势在剩下的四个月完成一轮复习都够呛,更不要谈一次过六门了。而在实习结束之后,我基本上就沉醉了CPA的复习当中了,之所以用“沉醉”这个词是因为我在吃饭、走路,甚至跑步健身的时候都在想课程的内容。特别是暑假的两个月,我基本都是早上六点起床,七点左右到市图书馆自习,傍晚五点回家,跑步健身之后有时间会再接着复习。财教“会计云课堂”APP上显示这两个月我的听课时长都超过了一万分钟,也就是说每天光听课的时长就在四到五个小时(考虑了视频可以快放),每天做题背书的时间则很可能超过五个小时。当然,今天来看,一切的努力还是值得的。而身边和我一块备考的朋友同学中,凡是坚持把轻一或者轻二做完了的,基本上都过了,半途而废的则基本上都没过。像我两个室友,一个报了最难的三门(会计、审计、财管),另一个报了四门,我们复习的方法或多或少有些差异,听的老师有些也不一样,但都坚持下来了,最终都通过了考试。所以能否通过考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努力程度,而不是所谓的方法。


至于各科的老师,从我和身边朋友的体验来看,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讲课风格,也各有各的长处,但只要跟着适合自己的老师听完课,把轻一或者轻二做好,再照着老师的要求复习下来,想不过都难。

赞赏支持

本文转自[问财会], 如果此文侵权可以 :举报文章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51askacc.com/article-14982.html

付费偷看金额在0.1-10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