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17年3月购买了财教的从业课程,因为自己不是会计专业,工作更是跟会计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决定从基础开始。从业学习我一直比较扎实,跟着老师的视频一步一个脚印,做笔记、练习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知识。之后传来消息从业资格考试取消,我也因为工作的关系,从7月到12月会计学习就没有继续。
12月开始,我学习了2017年初级的基础班。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做笔记比较费时,尤其是对于上班备考的人来说,时间宝贵,我一般听课都用1.5倍或者1.8倍的语速,后期复习直接用1.8倍速。这个时候做笔记,觉得有点手跟不上脑了,所以我预订了教材和《轻松过关1》。书没来之前主要是听课,遇到觉得自己记不住或者生疏的地方在草稿纸上多写写,着重记一下,但并没有系统的做笔记。
年底工作比较忙,人也比较懒散。过年之前,只来得及把基础班看了一遍,知道考试的大概内容,当时感觉没有比从业难多少,也就比较有信心。所以一直到过完年三月份,我才开始跟着财教更新的课程学习,还是沿用之前的方法,看视频、看讲义、着重记忆、做课后练习题。
《初级会计实务》我听的王颖老师的课程,人很幽默,深入浅出。她也算是我的会计启蒙老师,从从业开始就听她的课程,很喜欢她的上课风格。《经济法基础》我听的是黄洁洵老师的课,黄老师总结的一系列口诀,含金量满满。备考过程,财教初级每一堂课、每一道题,我都认真对待,真正把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边学习边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调整。虽然有名师引路,但自己也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轻松过关。
着重说一下我三月份开始备考的经历,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看基础班视频,看完以后做视频后面配套的练习题。第二天在开始学习新知识前,先回顾一下前一天的内容,看一下讲义,接着再开始新课程学习。同时,要有计划地复习前几天的内容,循环往复,遇到不会的知识立刻回去温习。这个阶段需要大概占据整个复习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一定不能着急,打好基础,不然就像我之前12月份学习的课程,感觉进度很快,可是几天之后好多知识点都忘记了。
第二阶段我开始大量做题,轻1的,题库的都做。这里推荐大家用财教的题库,一方面考试也是机考可以提前适应,另一方面不用像书本一样来回翻,遇到不清楚的知识点下面有相关链接直接回到基础班看,更有效率。
第三阶段一方面我开始看其他班次课程,另一方面我开始做真题班、习题班的整套题。需要提示大家,这个时候需要发散思维,做题不能局限于这一道题,而是要把相关的知识点都理清楚,冲刺班模考班要跟上老师的思路,尽快地查缺补漏。
在这里,我还想说说心态的问题。对于我们寄希望越大的事情,往往越在意越紧张。我今年3月开始学习,忽然发现去年12月看的基础班白看了,好像都不记得,尤其是经济法,自己开始有些慌了。这个时候要调整心态,有可能你看过一遍,时间长了就忘记了,是很正常的现象。学习就是不断地重复的过程,遇到困惑后再跟着老师学习一遍,多看看轻1,做练习题,逐步巩固。
对于在职备考的非会计专业同学来说,我可以分享的就是四个字——前紧后松。在有时间的时候,请一定多看一点。财教最长的课程不过也就是1个多小时,用1.8倍速看下来也就40分钟。考生可以利用上班、开会的时间学习,再多看看讲义,这样即使之后有工作或其他事情耽误学习进度,也不会太慌张。
关于学习进度,我的经验是大体而不具体。出了学校之后,很难有整段时间心无旁骛学习。所以,我会规定自己这个月把这一科看完,而不是今天明天看完哪几节。毕竟无法预测今天工作或者家里有什么事情会耽误学习时间,忙碌之余还担心今天的任务没有完成,所以不要具体设限,学会设定阶段性的目标,尽量往前赶,偶尔耽误也不要埋怨。这样,我觉得可以提升自己复习的幸福感,超前会是满满的成就感,落后也不至于太慌。
考试时,我有几道判断题拿不定主意。这个时候就要看自己的选择,我笃定我能过,那么考场上就按照自己的想法选,即便错了成绩差一点而已。抱着这种心态,反正都能过,那就给自己高一点的可能。对于不那么有把握的同学,建议还是保守作答,避免倒扣分。
对于非专业零基础考生来说,选择财教的课程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接下来就是要努力跟上老师的思路和步伐,调整好心态,坚持到底。预祝各位考生在2019年初级会计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